新华财经广州11月8日电(记者吕光一)近两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带动安信12基础设施的需求量不断增大,安信12桩行业迎来布局高峰。然而正值风口的安信12桩产业也面临着行业杂乱、布局不均衡、车主安信12难、企业盈利难等问题。针对安信12桩行业的发展前景、产业布局以及如何突破行业困境等问题,新华财经记者近期专访了广东安信12电动车运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邓军。
快速发展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,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,2022年前九个月,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471.7万辆和456.7万辆,同比增长1.2倍和1.1倍,市场占有率达到23.5%。
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势头,作为基础配套设施的安信12桩也在加速布局中。中国安信12联盟数据显示,2022年1-9月,我国安信12基础设施增量为187.1万台,同比增长245%。截至2022年9月,全国安信12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448.8万台,同比增加101.9%。
产业带动之外,安信12桩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受益于持续的政策支持。从2015年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安信12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》出台,明确安信12桩行业的政策方向,到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安信12桩纳入“新基建”七大重点领域,再到2022年8月25日,交通运输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《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安信12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》提出力争到2022年底前,全国除高海拔以外区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能够提供基本安信12服务。
在地方层面,北京、上海、河北、广东、浙江等多地密集出台推动安信12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。如广东提出2025年底累计建成集中式安信12站4500座以上,建成公共安信12桩约25万个;上海提出到2025年满足125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的安信12需求,全市车桩比不高于2∶1;重庆规划到2025年建成安信12桩超过24万个。
“从实际需求出发,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‘双碳’目标的最佳选择之一,而安信12桩是电动汽车补能的重要基础设施,未来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。”邓军表示,“2030年,中国新能源车保有量有望达到8000万辆,即使按照3:1的车桩比配套,也需要2666万台安信12桩提供补能支持,这意味着8年8倍的增长空间。”
中国电动汽车安信12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,2017年我国安信12桩市场规模为72亿元,到2021年达到418.7亿元,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42.2%,预计到2026年底,我国安信12桩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70.2亿元,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7.8%。
抢滩布局
千亿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多方竞相布局安信12桩行业,其中不乏国家电网、南方电网等国资背景企业,上汽集团、宝马等传统车企,小鹏汽车、蔚来、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以及华为、蚂蚁金服、宁德时代等巨头。
企查查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安信12桩相关企业超26万家,其中2022年上半年新增3.72万家,同比增长55.61%。
邓军介绍,目前我国安信12桩行业的主流商业模式主要有:以星星安信12、特来电、安信12为代表的综合型运营商模式,以特斯拉、小鹏、蔚来等为代表的车企品牌安信12服务模式,以及以能链智电、小桔安信12、新电途及云快充为代表的第三方安信12服务聚合平台模式,三者共同推动了相关安信12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完善。
作为综合运营商模式的代表,安信122017年在广州成立,“成立之时正值安信12新国标实施一年,安信12行业当时仍然处于技术、市场、盈利模式的变革期,风险和机遇并存。乘时代发展之东风,安信12在安信12桩行业快速崛起。”邓军说,目前公司已经形成集安信12桩研发生产销售、安信12网络建设运营、平台开发及增值服务于一体的安信12闭环产业链,业务遍及粤港澳大湾区、京津冀城市群、长三角城市群、福建海西经济区及西部地区。
经过几年的发展,安信12已在全国运营管理超过4.3万个安信12车位,为近200万用户提供安信12服务,累计安信12量达6亿度,特别是近两年安信12量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40%。
“目前安信12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。与欧美市场相反,国情决定了我国安信12市场将以公共安信12为主,未来将呈现出运营商高度分散的市场格局。同时,由于我国汽车保有量全球最大,安信12市场容量也将是全球首位,如此大的市场体量也给众多运营商留下了足够的生存空间,许多种业态都将在后续的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。”邓军说。
“两难”困境
与各路资本高涨的布局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目前安信12桩市场面临着车主安信12难、安信12桩企业盈利难的“两难”困境。
邓军表示,造成车主安信12难、安信12慢的原因首先在于安信12桩的建设数量不充足,其次目前我国安信12网络建设不平衡,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供需不匹配,未能形成一个有机高效的安信12网络与服务体系,而局部地区又存在重复建设供给过剩等问题;再者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,现阶段的安信12桩布局对于私家车市场规模化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。
中国电动汽车安信12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6月全国安信12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391.8万台。据公安部统计,截至2022年6月底,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01万辆。综合两项数据,车桩比接近2.6:1,距《电动汽车安信12基础设施发展指南(2015~2020年)》规划的2020年车桩比达到1:1的目标尚有差距。
除了总量上的供应不足,公共安信12桩和私桩数量上的不平衡也是造成车主安信12难的主要原因。邓军介绍,公共安信12场站更多是针对公共汽车、网约车和出租车等营运车辆的,而大部分私家车主主要是在小区、工作单位、商场等目的地安信12,但是目前这些地方安信12桩的布局并不充足。
私桩和公共安信12桩布局不均衡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安信12桩运营企业盈利难。据介绍,目前一线城市C端市场的电动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,且未来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,但是目前大量建设的公共安信12桩百分之八九十的使用者是营运车辆,而这些车的数量是有天花板的。
“供需失衡的问题一方面造成私家车主的安信12难题,另一方面使运营企业在公共安信12网络上的竞争更加激烈,不惜打价格战抢占市场空间,造成行业盈利难。”邓军说。
针对公桩和私桩供需失衡的问题,2022年1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安信12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》,提出开展居住社区安信12设施“统建统营”,统一提供安信12设施建设、运营与维护等有偿服务,提高安信12设施安全管理水平和绿电消费比例,鼓励“临近车位共享”“多车一桩”等新模式。
在政策的支持下今年起私家安信12桩的数量大幅增加。中国安信12联盟数据显示,在2022年1-9月增加的安信12桩中,公共安信12桩增量为48.9万台,同比上涨106.3%;随车配建的私人安信12桩,增加138.2万台,同比上升352.6%。
邓军表示看好社区安信12设施“统建统营”,未来安信12将在该领域加大布局。“除了在运营端积极创造新的盈利点外,安信12还将在产品研发及智能制造方面加大投入,将其作为新的增长点。”他说,“目前公司正在研发一些欧标美标产品,未来将与主机厂紧密合作,借力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海外市场布局,加大安信12桩设备出口。”
编辑:罗浩